近年来,为保证合作社种植户收入有保障,杨世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菌菇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上,引导农户逐步放弃老品种,改种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种,保证了菌菇产品的畅销和收入的稳定提高。期间,杨世忠还通过外出参加菌菇种植技术培训班,学会了培养、转接菌种,大大降低了合作社菌菇种植的成本。杨世忠介绍,靠着白参菇这一引进成功的菌菇新品种,合作社亩均收入达3万多元。明年,他还将引进试种金耳、羊肚菌等高档菌菇新品种,争取“撬”开更大的市场,让社员们得到更多的收益。
曾在双廊镇山区任教的杨世忠退休以后,搬到下关城里居住,跟女儿一起生活,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。谈起大理市十三五期间城乡道路的变化,杨世忠记忆深刻。
“高山峡谷变通途,告别昔日羊肠道。城乡发展奋新程,红日当头照。”这是大理市双廊镇退休老教师杨世忠写的一首山花词片段,简单的诗词描绘了大理市“十三五”期间城乡道路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惠及民生。
李百兴一直都将落实一流专业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为自己的责任,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围绕着师资、课程、教材和平台等方面下功夫,努力的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。在会计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2017年,我校会计学专业首批获得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;2019年,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。谈起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,李百兴感叹道,这是几代会计人的奋斗成果,他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各位前辈的付出,付磊教授、杨世忠教授、刘仲文教授、崔也光教授、刘文辉教授……“从老前辈们手中接过接力棒,不敢怠慢,只能加油干,才能不辜负他们打下的‘家业’”,李百兴充满感激的说。
段崇眉头深皱,似仍在思索。待沉吟片刻,段崇以手指叩了一下桌子,看向杨世忠,“你去请大夫来看看罐子装得究竟是甚么药酒。”又转向裴云英,“你带着人去京城府衙,查看失踪人口的案宗,挑出近一年来女子失踪的卷宗记录带回六扇门。”
杨世忠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,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。博士、博士生导师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曾历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、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、校纪委书记等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成本管理会计、会计文化,高等教育成本等。出版著作7部、发表论文百余篇、主持参加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。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,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委员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北京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。
杨文先家中兄弟四人,他排行老二。童年时代他曾随大伯父杨郎山老先生上过三年的私塾,后来辍学回家放牛种田,因生活所迫还到汉口的纺织厂里做过工。1928年,时年不满十四岁的杨文先,与族人杨子明(1909-1982,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)、杨世忠(1914-1971,军事将领,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获得者)等投入革命洪流之中,参加过少先队、赤卫队等组织的活动,并于1929年加入了共青团组织。期间,他与年长他五岁的李先念同志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。这种战斗情谊在随后的岁月里持续长达十几年。